“十二五”技术标准专项规划
[发表日期:2013-01-09] |
技术标准是经济社会活动的技术依据,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及《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深入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充分发挥技术标准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中的导向和保障作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特制定本专项规划。 一、形势与需求 “十一五”期间,通过政策引导和各类科技计划支持,我国技术标准研制和应用取得显著成效,技术标准的基础和战略地位进一步显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提出实施技术标准战略重大举措,《科技计划支持重要技术标准研究与应用的实施细则》颁布,将形成技术标准作为科技计划重要目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以下简称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以下简称863计划)、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等科技计划,直接或间接投入数十亿元资金开展技术标准研制,促进了一大批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在能源资源环境、新兴产业发展、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技术标准战略的实施,带动行业、地方、企业、科研机构等纷纷投入技术标准的研究、制定和应用,我国技术标准研制能力和总体水平明显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 当前,国际经济科技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全球化继续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孕育新突破,国际经济治理体系出现新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作为经济贸易技术依据和创新技术产业化、市场化的关键环节,技术标准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更加凸显,已经成为各国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保障产业利益和经济安全的重要手段。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不断制定并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充分利用技术、人才和资源优势,争夺国际标准及其规则的主导权,推动本国技术标准国际化,维护本国经济贸易利益,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赢取发展新优势。以创新成果为基础的技术标准已成为国际经济和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从国内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等都对技术标准研制与应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提出,“全面实施国家技术标准战略。发挥技术标准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导向和保障作用,强化国家重要技术标准包括关键共性和基础类、公益类、重大战略产品类技术标准等的研究、制定及优先采用。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中,加强技术标准研制。发挥企业在技术标准研制中的重要作用,引导产学研各方联合推进重要技术标准的研究、制定和采用,支持企业以产业链为纽带形成标准联盟。搭建标准创制公共服务平台,支持企业主导或参与国际技术标准制定。”这对“十二五”期间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 与此同时,我国技术标准研制与应用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技术标准研制与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结合不够紧密,科技创新成果形成技术标准的比例偏低,技术标准整体水平不高,国际竞争力有待提升,标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还未有效发挥。我们必须树立战略思维和系统思想,准确把握国际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技术标准竞争的新特点,紧贴国家重大需求,统筹科技创新、标准研制和产业发展,以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不断提高技术标准水平,以技术标准的研制与应用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充分发挥技术标准的基础保障和支撑引领作用。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支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标准的重大需求,深入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统筹各类科技计划支持技术标准研制,推动科技创新、标准研制和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提升技术标准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技术支撑,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统筹协调,分类支持。统筹科技创新与标准研制,加强部际合作,整合科技、标准资源,调动政产学研用等各方积极性,共同推进科技支持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联盟标准研制工作;引导科技计划分类支持公益性、基础性和竞争性技术标准研制,重点支持其中具有战略意义的技术标准研制。 创新引领,重点突破。依靠科技进步和机制创新,提升技术标准水平,促进科技创新、标准研制和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引领和支撑产业发展;全面实施技术标准战略,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领域重要技术标准研制,增强技术标准国际竞争力,提升中国标准国际化水平。 强化基础,整体提升。依托科技计划实施,统筹技术标准项目、基地、人才建设,促进科技、标准基础信息开放共享,提升技术标准实验验证能力和企业的技术标准创制能力,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强化技术标准研制和应用的质量效益,增强科技计划支持技术标准研制的总体效能,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提升科技和技术标准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三)发展目标 “十二五”技术标准发展目标是:科技创新与标准研制紧密结合机制不断完善,科技计划支持重要技术标准研制的系统性明显增强,技术标准研制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标准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对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导向作用充分显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更加有效。 ——技术标准战略持续更新。提出制约技术标准发展瓶颈问题的解决方案,明确重点领域技术标准发展路线图,我国技术标准发展的主攻方向和目标更加贴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 ——科技计划支持重要技术标准研制的总体效能大幅提升。各类科技计划支持研制技术标准更加系统,对公益性、基础性和竞争性特别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重要技术标准研制的分类引导更加明确,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技术标准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导向。 ——科技创新与标准研制紧密结合机制更加健全。科研项目实施与技术标准制修订的互动机制不断健全,衔接更加紧密;技术标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措施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形成标准的渠道更加畅通;部门、行业、地方协调推动技术标准研制的格局基本形成。 ——技术标准水平显著提高。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优势传统产业、现代服务业、能源、资源、环境保护、民生科技等领域通过科技计划实施或基于重要科技成果,研制一批重要技术标准,标准的技术含量明显提升。 ——技术标准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科技计划对国际标准研制的支持力度大幅提升,重要科技成果形成国际标准机制进一步健全,在对产业发展和国际贸易有重要影响的重点领域,一批我国优势领域技术标准在国外推广应用。 ——技术标准研制能力显著提升。政产学研用共同参与技术标准研制的体系进一步完善,企业技术标准创制能力显著增强;建成一批技术标准实验验证基地和符合性测试平台;实现科技、标准信息资源开放与共享。 ——技术标准创制试点示范获得明显成效。“十盟百企”技术标准创新工程收效显著,建成一批科技创新、标准研制与产业发展协同试点示范基地,协同模式和机制不断完善,在培育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和促进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方面带动作用明显。 ——技术标准研制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科技人员的标准化意识不断增强,标准化人员的研究能力进一步提高,技术标准人才队伍稳步扩大,结构不断优化,国际化、复合型、高层次技术标准人才不断涌现,基本满足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需求。 三、重点任务 (一)持续开展技术标准战略研究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标准的重大需求,瞄准国际标准制高点,持续开展我国技术标准战略研究,明确我国技术标准发展阶段性的主攻方向和目标,重点开展科技创新与标准研制和产业发展协同、中国标准国际化、综合标准化、技术标准创制新模式等战略问题研究,研究制定关系国计民生重点领域技术标准发展路线图。围绕国家科技和产业发展战略需求,加强重大专项技术标准战略和体系研究,提升重大专项成果转化应用率。开展技术标准战略与知识产权战略结合问题研究,规范和引导知识产权融入技术标准,推进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的互动发展。 (二)强化科技对技术标准研制的分类支持 1. 重点支持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技术标准研制 大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能源、资源、环境等领域的重大战略产品、关键共性技术、重大工程核心技术以及战略性数据资源国家标准研制。开展重大战略产品、关键部件和装备研发的科技任务,将形成相应的产品标准和检测方法标准纳入研究内容;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的科技任务,根据技术成熟度,研究提出核心技术标准研制需求;在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中,结合科技计划实施,运用综合标准化方法,系统化、成套化开展技术标准研制;在基础性地理数据、种质资源、基因资源、文化资源等战略性基础资源开发利用科技任务中,同步推动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关键技术标准研制。 2. 持续支持基础公益性技术标准研制 在人身健康、公共安全、民生服务、消费者权益保护、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等公益性领域和标准化理论、方法以及术语、图形符号、分类编码、人类工效等基础性领域,持续支持国家标准研制。支持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其他公益机构结合各类科技计划,特别是民生科技计划项目和基础性、公益性科研项目的实施,提出基础公益性技术标准研制需求及关键技术指标和技术内容建议。围绕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和科技基础性工作,加强平台建设技术规范和数据采集、处理方法、信息交换的技术标准研究,促进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互联互通,实现科技基础资源共享应用。 3. 积极引导竞争性技术标准研制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现代服务业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支持将跨行业、跨领域的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制为国家标准,将行业专用共性技术、产品技术要求研制为行业标准;鼓励以企业或企业联盟为主体基于自主创新技术研制企业联盟标准,支持将市场广泛认可的联盟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积极推动具有竞争优势的技术标准成为国际标准。 专栏1:科技计划支持技术标准研制重点领域 节能环保产业。围绕提升节能环保产业层次、高起点建设现代节能环保产业体系的需求,建立健全节能环保产业标准体系,突破重点用能行业高效节能技术、企业清洁生产技术及园区、区域和城市的循环链接技术的研发,加快资源与能源高效协同利用、产业链接、跨行业耦合、共生网络优化评估、废弃物循环利用、污染物集成控制和集中处理等关键技术标准研制,促进循环经济的规模化、高质化和加速化发展。重点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标准,开发相关检测及评价技术方法与工具,开展节能量测量与验证、能源管理体系、能量系统优化、环保设施运营管理等节能环保重大标准研制,推动创新成果的产业化示范和集成应用,为节能环保产业的规范化和规模化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和保障。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依据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要求,加强新型显示、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云计算、物联网、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标准研制;开展集成电路及关键元器件、高性能计算、软件服务与网络增值服务、智慧城市、数字虚拟等领域技术标准研制,引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培育和发展。 生物产业。适应大力发展创新药物、医疗器械、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等生物产业关键技术和装备的要求,加强生物医用材料、先进医疗设备、生物种业、农业生物药物、绿色农用生物产品、先进生物制造和海洋生物等领域产品技术标准的研制,初步建立生物产业标准体系,促进我国生物产业的健康发展。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依据重点发展大型先进运输装备及系统和高端智能制造装备的要求,重点推进高速列车智能化、谱系化与节能技术标准研制,加强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服务机器人技术标准研制,促进我国高端装备制造关键技术成果的产业化,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新能源产业。围绕大力发展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产业要求,建立完善新能源产业标准体系,重点加强大型光伏系统设计集成、薄膜太阳电池、太阳能热发电、太阳能热利用等关键技术标准研制;促进风况分析、风电机组、风电场到风电并网技术的风力发电系列标准研发;加强生物燃气、城市与工业垃圾能源化、生物液体燃料、固体成型燃料等生物质能关键技术标准研制;实现氢能生产、储运、加注和应用技术标准突破;推动大规模间歇式电源并网与储能、高密度多点分布式电流并网、分布式供能等智能电网关键技术标准研发;加强重点技术和标准的工程示范和推广,有效衔接新能源的生产、运输与消费,促进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新材料产业。按照大力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和共性基础材料的要求,加强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高品质特殊钢、纳米、超导、智能材料技术标准及配套方法标准研制,构建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引领和支撑新材料的设计、制备加工、高效利用、安全服役和低成本循环再利用。 新能源汽车产业。围绕全面实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要求,重点推进动力电池、电驱动系统、电控系统等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新能源汽车整车、基础设施、检验检测等关键核心技术标准的研究,初步形成技术指标先进、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标准体系,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抢占产业制高点。 现代农业。适应保障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及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加强农业新兴产业、食品绿色和安全加工、农产品贮藏与物流、现代农用物资、农业生物药物等方面的技术标准研制。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标准研制。加快生物种业、节水农业、海洋农业、现代林业、村镇建设等领域的技术标准研制。加强农技推广、农产品质量监管、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业信息化等农业社会化服务标准研究,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制造业。适应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要求,大力推进传统制造业先进设计技术、制造工艺、基础零部件、信息化技术标准研制与试点应用,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数字化设计、绿色设计、人性化设计、可靠性设计等设计技术标准研制,支持精密及超精密加工、极端制造、近净成形、再制造等先进工艺技术标准研制,加强数控技术、过程控制与检测技术、关键基础件技术、机器人技术等标准研制。加快企业资产管理、企业资源计划、产品生命周期管理、零件库管理、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技术标准研制,强化企业创新服务平台技术标准研制,引导传统制造业向产业链高端发展,提高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现代服务业。适应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需求,开展全程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系统外包、制造服务、售后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技术标准研制。加快现代化教育教学、数字医疗与健康、数字社区(家庭)、数字娱乐、数字休闲旅游、就业、社保、养老、残疾人、基本社会服务、邮政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技术标准研制与试点应用。开展科技服务业、研发设计、成果转移转化、创新创业、科技金融、科技咨询等科技服务业技术标准研制与试点应用,推动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 民生领域。围绕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满足改善民生的需求,推进人口管理、公众卫生和全民健康、中医药技术标准研制与应用。加强应急管理、消费品质量安全与风险监测、食品和药品安全、生产安全、社会治安防控和防灾减灾技术标准研制与应用。开展城乡规划建设、城市空间标识、重大工程标识、社区管理与服务、城乡公共服务信息有效利用技术标准研究与试点应用。加快社会责任、社会信用、品牌建设及可持续性管理、社会风险管理基础技术标准研究,有效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能源资源环境。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强化管理节能和系统节能的标准研究,完善节能管理、评估、监测标准体系,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取水定额、用水产品水效等水资源节约与利用技术标准研制,开发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海水等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核心技术并形成技术标准,开展共伴生矿及尾矿综合利用技术标准研制,促进我国资源自给能力和综合利用水平的提升;加快温室气体控制与减排技术、低碳技术与管理以及低碳产品标准研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文化产业。适应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康发展需求,强化文化信息资源数字化采集、加工、存储、共享和服务技术标准研制与应用。加强数字内容版权保护、内容集成、存储、分发及传输等环节的技术标准研制与应用。加快文化旅游服务技术标准研制与试点应用,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等业态的深度融合。开展文化产品产权评估、定价、基于网络的文化艺术品及版权交易等文化市场技术标准研制。开展图书馆、博物馆、公共演出场所等公共文化服务标准研制,促进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并支撑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促进重要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 开展重要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的评价方法和技术途径研究,针对科技计划形成的重要科技成果和取得重大技术创新的在研项目阶段性成果,科技主管部门和标准化主管部门共同发布指南,通过征集、推荐和评估,遴选出急需转化应用的科技成果和具有培育前景的重大技术突破,共同立项支持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联合相关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基于科技成果研制或培育技术标准,重点支持将关键共性技术研制成为国家标准,突出支持优势技术、特色产业的科技成果形成国际标准。 专栏2: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 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系统方法。面向各类科技计划形成的科技成果,研究筛选和评估方法,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备选库;研究建立技术成熟度评估、技术验证、一致性确认和重要技术指标比对的技术方法及工具;研究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效果评估方法。 基于急需转化应用的科技成果研制重要技术标准。开展急需转化应用科技成果的技术优化,提高科技成果的技术成熟度、通用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开展涉及科技成果的标准体系研究和基于关键共性技术成果的重要技术标准研制;开展标准一致性比对,提高技术标准的适用性、系统性和有效性。重点支持将科技成果研制为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培育重大技术突破形成关键技术标准。瞄准各类科技计划在研项目中具有产业化前景的重大技术突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同步推进技术研发与标准培育。强化重大技术突破的技术验证与技术优化,推动技术加速成熟;开展涉及重大技术突破的技术标准体系研究和关键技术标准培育与应用验证研究,加速技术标准的形成。重点支持培育重大技术突破形成新形式技术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四)提升技术标准国际竞争力 1. 加强重要国际标准研制 围绕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加速产业规模化发展的需求,开展重点领域国际标准研制。通过专项规划实施,并协同相关科技计划支持,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大力推进超高速无线宽带、数字电视、智能电网、高速铁路、半导体照明、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具有战略意义和创新性成果的重大国际标准研制;加强电工、电子、冶金、船舶、机械制造、农业以及社会管理、节能减排等领域国际标准的培育和孵化;持续开展重要国际标准跟踪及其与我国标准比对研究。 2. 促进优势技术标准国际推广 围绕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需求,推动我国技术标准在国际范围的推广应用。开展我国标准国际推广的共性技术研究,支持区域共通标准研制。在我国优势技术、特色产业、资源类产品及大宗进出口商品等方面积极推动我国技术标准国际化,大力推进新一代移动通信、数字电视、特高压、节能环保装备、半导体照明、工程机械、船舶等产业成套技术标准的国际推广应用,引领我国战略产品和产业走向国际,培育国际品牌,促进对外贸易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的转变。 (五)开展技术标准创制试点示范 围绕完善科技创新、标准研制与产业发展协同机制,启动“十盟百企”技术标准创新工程,开展技术标准研制和应用推广试点示范,探索以科技研发提升技术标准水平、以技术标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新模式,促进科技创新、标准研制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1.重点开展联盟标准化试点 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主体,围绕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为重点,开展技术标准联盟认定试点,建成若干联盟标准化示范基地,引导联盟基于自主创新技术、先进企业标准研制联盟标准,建立支撑与应用服务体系,通过联盟标准的推广应用,促进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引领新兴产业发展。 2.深入开展企业技术标准创制示范 围绕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等为载体,并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循环经济、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标准化试点示范相结合,开展企业技术标准创制示范,优先支持百家高新技术企业开展以科技创新、标准研制和产业化协同发展为主要内容的示范,完善、推广企业技术标准创制模式和机制,培育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与产业化应用水平均较高的企业,提升企业竞争力。 3.大力开展综合标准化试点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等跨专业领域科技计划及大飞机、海洋工程装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智能电网等国家重大工程为载体,开展以目标为导向、贯穿产业链、系统全面的综合标准化试点,成体系推进配套技术标准的研制与应用,提升科技创新、标准研制与产业发展的整体效能。 四、政策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1. 建立部门、行业、地方的协调机制 建立科技主管部门与标准化主管部门部际会商制度,成立技术标准战略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和联合工作组,定期开展部门会商。健全科技、标准化与行业主管部门、地方间的协调配合机制,加强政策、规划、计划制定和国际标准、重要国家标准研制的协调,推动建立标准化科技协作平台。 2. 统筹协调各类科技计划中的技术标准研制任务 设立科技部技术标准工作组,协调重大专项、863计划、支撑计划等各类科技计划成体系地开展标准研究,建立项目间的信息沟通机制,提升科技计划整体效能。加强国家军用标准和国家标准研究的统筹,强化军民通用国家标准研制,鼓励和支持军民技术的相互转移。 3. 加强专项规划的组织实施 设立技术标准专项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对专项规划实施总体方向进行指导,加强技术标准专项规划项目与其他科技计划支持研制技术标准项目的任务协调和信息沟通,发挥技术标准专项规划在技术标准研制和应用方面的龙头作用。在专项规划项目实施中,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地方的组织协调作用,强化企业在技术标准研制与应用中的主体地位,加强技术标准研究机构与技术组织的服务支撑作用。加强规划实施监测和评估工作,完善规划实施动态管理机制,保证规划任务的协调落实。 (二)强化科技政策对技术标准研制的引导 1. 在科研项目中发挥技术标准的导向作用 有技术标准研制任务的科研项目,将形成技术标准作为约束性指标,在编制项目申报指南时,征求标准化主管部门关于技术标准研制的建议;在项目立项可行性论证中增加相关技术标准状况分析,吸纳技术标准专家参加可行性论证,优先支持能够形成国际标准和重大国家标准的项目立项;项目验收时,将完成国际标准立项和工作组草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报批稿、联盟标准取得备案作为技术标准研制任务的考核指标,并作为承担后续科技计划项目的依据之一。对关键技术标准研制过程中提出的重大科技需求,经标准化主管部门确认,科技主管部门予以优先立项支持;对科技成果有望形成重要技术标准的,根据项目验收报告中提出的后续技术标准研制相关建议,科技主管部门在后续科技计划项目安排中予以优先支持。 2. 将技术标准纳入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在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申报、考核等工作中,将具有配套产品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标准的产品纳入优先支持范围。在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认定、管理、考核、验收工作中,将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技术标准体系建设、重要技术标准研制等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将技术标准研制和实验验证能力作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建设重要评价内容。将应用技术标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纳入科技兴贸行动计划项目、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申报、考核要求。在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及基地审批、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工作中,明确技术标准工作要求。支持标准化社会组织设立技术标准科学技术奖。 3. 将技术标准纳入科技统计 将科技计划中国际、国家、行业及联盟标准研制情况纳入中国主要科技指标数据库,在论文、专利及技术贸易类统计指标中增加技术标准,在主体性科技计划成果及产出、产业化环境建设、高技术产业等方面统计中增加技术标准指标。 (三)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机制 1.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快速通道 对有望形成技术标准的重要科技成果,国家和行业标准化主管部门采用快速工作程序推进相关技术标准研制。可形成国际标准的,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组建相应的国际标准协调推进工作组,直接组织开展国际标准研制,或指定相应国际标准组织技术机构国内对口单位,协助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开展国际标准的提案、起草、协调等工作;可形成关系国计民生重要国家标准的,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在组织论证后直接下达标准制修订立项计划,并在相应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组建专门工作组,协助推进标准研制,在标准审查和批准发布等环节采用快速程序,加快标准制定步伐;可形成国家标准和重要行业标准的,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和行业标准化主管部门给予预立项,在相关标准研制任务明确后优先列入标准制修订计划,并委托相应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协助开展标准研制工作。 加快组建新技术与应用领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并与有关科技计划项目执行相衔接,加快推动相关重要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研制,实现重要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将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支撑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开展技术标准制定工作的情况纳入其考核内容,并加强相关工作的督促落实。 2. 建立新形式技术标准制度 根据科技成果成熟度和应用前景,建立国家技术报告等新形式技术标准制度,简化标准制定程序,降低协商一致程度,由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与科技主管部门联合发布,促进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应用。对市场急需、应用前景广阔,但技术尚需完善的科技成果,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可按规定程序和要求研制国家指导性技术文件;对能够为科技研发、标准研制提供参考的科技成果,可按国家技术报告形式发布。 3. 制定联盟标准管理制度和鼓励措施 制定联盟标准管理办法,明确联盟标准法律地位,建立备案管理制度,规范联盟标准制定主体和工作程序。研究制定促进联盟标准发展政策措施,鼓励产学研用结成联盟,将科技创新成果研制为联盟标准,支持联盟参与或基于联盟标准研制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鼓励具有优势的先进联盟标准直接竞争成为国际标准,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 4. 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激励机制 在标准创新贡献奖评审中,优先奖励对科技成果产业化作用明显、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技术标准。对科技计划支持研制的技术标准获得立项的,标准化主管部门继续给予标准制修订经费补助。鼓励地方政府出台相应政策,建立激励机制,支持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技术标准创制,将自主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 (四)完善科技计划执行与技术标准制修订的互动机制 1. 加强科技计划与技术标准制修订的政策衔接 在科技与标准化规划、计划和政策制定中,将科技创新支撑技术标准、技术标准促进成果转化作为重要目标和措施予以重点考虑,适时出台、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形成相互支持、互为支撑、合作共赢、共谋发展的政策环境和良好氛围。 2. 促进科技计划和技术标准制修订的人员互动 在科技计划管理框架下,将技术标准相关专家纳入科技计划专家库,为涉及重要技术标准研制的科研项目立项评审与组织实施提出咨询意见,参与科技计划的实施、验收和后评估工作。科研项目涉及技术标准研制的,承担单位吸收相关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参加,协调做好技术标准的立项、起草、征求意见、审查和上报,确保技术标准研制任务的落实。面向科技人员广泛开展技术标准知识培训,支持科技人员积极参与技术标准起草、实验验证等制修订工作,鼓励科技人员参加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3. 强化科技计划形成重要技术标准的信息交流 健全科技计划形成重要技术标准的信息通报制度,通过科技计划项目实施形成的重要技术标准相关信息与成果,由项目承担单位向科技计划主管部门备案,并在科技主管部门和标准化主管部门政务网站及相关媒体进行发布,促进重要技术标准的推广应用。 (五)加强技术标准创制能力建设 1. 加强技术标准人才队伍建设 强化规划实施与人才培养有效衔接。依托科技计划,引导技术标准人员参与科研项目,提升标准化工作者科研能力和水平;广泛开展科研人员技术标准知识宣传普及,鼓励科研人员积极参与技术标准研制与应用活动,提升科研人员技术标准研制能力;加强科研人员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实践锻炼,加快培养一支熟悉产业政策和标准化规则、熟练使用外语、专业技术扎实的国际标准化专家队伍,为提升我国技术标准国际竞争力提供人才保障。 2. 推进技术标准实验验证和符合性测试基地建设 通过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支持技术标准科研机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检验测试机构等开展技术标准实验验证平台建设和符合性测试环境建设,加强技术标准基础性技术数据采集、研究与开发应用,强化标准研制中的实验验证和符合性测试,提升技术标准研制水平。 3. 提升企业技术标准创制与服务能力 鼓励企业结合科研项目实施或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中,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开展重要技术标准关键技术研究。对承担或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研制的企业,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申请中给予优先支持。加强企业技术人员技术标准知识培训,鼓励科技型企业、企业技术研究院设立技术标准创制机构,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标准研制中的作用。 4. 加强信息平台建设与开放共享 推进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资源对技术标准研制工作的开放,充分利用科技信息资源促进技术标准研制。加强技术标准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建设与运行管理,完善服务科技创新活动的功能,实现与其他科技条件平台对接,为相关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提供技术标准信息资源的全功能开放和全过程服务,促进技术标准与科技信息资源的交流和共享。 (六)提高科技经费投入力度和效能 加大重大专项、863计划、支撑计划等对技术标准战略和基础公益性技术标准研制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具有战略意义的技术标准研制,探索构建竞争性技术标准研制后补助资助方式。持续支持国际标准研制以及我国优势技术标准国际推广应用。将形成技术标准纳入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支持范围,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大行业、地方科技投入支持技术标准研制的力度,建立技术标准研制多元投入机制,引导和鼓励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各方面共同投入技术标准的研制。 (七)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支持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广泛参与国际标准化交流与合作。在国际科技合作专项、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国际大科学与大工程合作项目研究中,支持将国际标准研制纳入合作内容。鼓励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及国家信息通信、纳米技术、生物医药等国际创新园制定政策,引导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科技人员等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支持有能力的机构承担国际标准组织技术委员会、分会秘书处工作,鼓励科研人员积极承担国际标准组织技术委员会、分会主席和工作组召集人等重要职务。鼓励结合技术研发与标准研制开展国际标准化学术交流,加强与各国和区域性标准化机构在技术标准信息、人才培养、国际标准研制以及承担国际标准组织技术机构等方面的合作。 |